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工作动态 > 八闽动态

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全省首设老年髋部骨折加速康复示范病房

全流程“加速”让老年患者放“髋”心
来源:福州晚报 发布时间 : 2025-11-27 08:27

 

术后,老人们下地锻炼行走。

  髋部骨折号称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。数据显示,我国老人髋部骨折后,一年内死亡率达20%至30%。去年11月,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创伤骨科13病区(创伤骨科三科)开设全省首家老年髋部骨折加速康复示范病房(下文简称“示范病房”)。

  设立1年以来,示范病房已为百余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插上加速康复的翅膀,他们平均年龄82.2岁。不仅如此,医院正积极发挥引领作用,将示范病房里的创新理念向全省推广。

  近日,就示范病房如何助力患者加速康复,记者来到这里进行了探访。

 

“四次加速度”助老人康复归家

  示范病房开设以来,医院创伤骨科13病区走廊上,常常可以看到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就下地负重锻炼。

  84岁的陈大爷就是其中一员。前阵子,他不慎摔倒,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。这是髋部骨折的一种,如果不尽快施行手术,他将面临卧床不起带来的肺部感染、血栓等并发症,甚至死亡。

  为救治陈大爷,医院根据老年髋部骨折ERAS(快速康复)治疗理念,为他开启了“四次加速度”。

  第一次加速:急诊科开通绿色通道,第一时间完成术前各项检查,随后将老人转入示范病房。

  第二次加速:第一时间开展多学科会诊,评估病情,并为老人制定手术方案。

  第三次加速:老人入院48小时内,在多学科护航下,手术团队在短短25分钟内完成微创股骨髓内钉手术。

  第四次加速:术后在ICU(重症监护室)过渡一天后,老人回到普通病房,第一时间开启床边康复,次日就下地走路,很快便康复归家。

 

九旬老太手术次日可站立

  同样在示范病房受益的还有93岁的胡奶奶。

  在卫生间不慎滑倒后,胡奶奶被查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。由于高龄、基础病多、伤情较重等因素,她转诊至福州市第二总医院。

  接诊后,医院立即为胡奶奶启动老年髋部骨折绿色通道,10分钟完成初步评估;抢救室、超声科、影像科、检验科在2小时内完成各项检查;24小时内实现多学科联合诊疗,并制定出个性化麻醉方案。

  入院次日,创伤骨科三科专家团队通过3个微创切口,用时不到1小时即为胡奶奶完成手术。手术次日,她便可自主下床站立,状态一天比一天好。

 

示范病房与国际接轨

  示范病房内,像陈大爷和胡奶奶这样合并多种基础疾病,在48小时黄金救治窗口期内接受救治的故事还有很多。记者了解到,这背后是福州市第二总医院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探索“快速康复”理念的实践。

  创伤骨科三科的林朝晖副主任医师介绍,当年医院前瞻性地引入了ERAS(快速康复)治疗理念。经过多年实践,医院实现了术前、术中、术后全流程“加速”,并在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开设示范病房。

  截至目前,示范病房已为百余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完成手术,平均年龄82.2岁,最大95岁。平均术前等待时间从3.3天缩短至不到1.95天,平均住院日从6.7天缩短到3.8天。24小时内手术占比43.4%;48小时内手术占比76.3%。据统计,示范病房做到了近90%患者可实现手术次日站立负重,已与国际接轨。

  不仅如此,医院还将相关理念推广至6个病区。前几天,创伤四科成功为106岁的李奶奶实施左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复位PF?NA(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)内固定术,让老人不仅摆脱了骨折剧痛,更闯过了高龄骨折的“生死关”。

  林朝晖介绍,医院正通过技术帮扶、医联体协作、专项培训等方式,将成熟的“加速康复”模式向全市乃至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输出,帮助更多骨科团队掌握快速康复技术。

(记者 陈丹 通讯员 朱玉 记者 石美祥)

附件下载: